仙来居伴奏网

标题: 高原蓝 - 凸凸 [打印本页]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3 09:04:52     标题: 高原蓝 - 凸凸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3 09:50 编辑



不知水深水浅,先小心翼翼地涉涉水探探险再说哈~~

《高原蓝》
词曲:李大东 原唱:乌兰托娅 编曲 李凯稠

人都说高原高
人都说高原险
高原上有一片纯净的蓝天
人都说高原红
人都说高原蓝
谁知道高原上那朵蓝 她是阿妹的衣衫
人都说高原红
人都说高原蓝
高原上有一张红红的笑脸
人都说高原美
人都说高原蓝
谁知道天下那汪泉
她是阿妹的双眼
呀~拉~唆~~咿~~呀
高原红啊 高原蓝
想念高原上纯洁的那一朵蓝
天也蓝 衣也蓝
想起阿妹心底暖

人都说高原红
人都说高原蓝
高原上有一张红红的笑脸
人都说高原美
人都说高原蓝
谁知道天下那汪泉
她是阿妹的双眼

呀~拉~唆~~咿~~呀
高原美啊 高原蓝
想念那蓝天下清澈的那一双眼
天也蓝 地也蓝
想起阿妹心底甜
高原美呀
高原蓝
脸上红红的小阿妹
是我心中纯净的高原蓝
是我心中纯净的高原蓝
作者: xialibaren_us    时间: 2009-7-3 09:13:49

本帖最后由 xialibaren_us 于 2009-7-3 09:20 编辑

欢迎新朋友!

这歌在网上听了不下30个不同版本了,很好听的歌。建议听听乌兰托亚,碗叮当还有鬼妹的版本:)
这歌我也唱过,不好意思拿出来。

你唱的的有点怯生生的,唱得没到位,没放开啊,音准也有问题。
加油啊!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3 09:37:29

你唱的的有点怯生生的,唱得没到位,没放开啊,音准也有问题。 ...
xialibaren_us 发表于 2009-7-3 09:13


夏叔叔,俺。。。俺是脸上红红的小阿妹呀,不是怯生生,是羞答答的啦。等俺谈了7、8个男友以后再放开不迟呀 :)

很喜欢你的直言,但泛泛地评说对俺帮助肯定不大,能不能请您就“唱得没到位”“音准也有问题”解释得详细些,并举出具体发生在哪些歌词处?谢谢您!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3 12:24:32

本帖最后由 小毛 于 2009-7-8 00:55 编辑

凸凸 :你好,我们先抛开唱法不说,只说音准和节奏问题:第一句结尾“高”是232,而你加了一个叠音成了2332,而“险”的装饰音35的时值不对你唱快了就跟前面的“原”是一样的时值。后面还有我不一一说,你自己仔细对照。我建议你多多练习视唱练耳,把握好音准和节奏再唱歌词,比如当你节奏还不能正确把握时不妨用手拍桌子的方法辅助,我想这个你应该会,就不往下说了,怕你误会教小孩子
作者: tybg    时间: 2009-7-3 13:50:00

音配画,很时尚啊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4 07:27:53

凸凸 :你好,我们先抛开唱法不说......
caizihu 发表于 2009-7-3 12:24


道士好!

一看到道士,俺眼前立马浮现出白须飘飘的慈祥长者形象。。。

既然已经听了我的歌,我自然希望能看到你一步到位的犀利但易懂的点评,不必手下留情,当我是未成年人也无妨,因为,在歌唱这条崎岖的道路上,俺恐怕是最美丽的白纸一张。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您老接着砸,大不了俺从凸凸变成凹凹就是了。您知道,革命党人是砸不垮的,只会在烈火中永生。 ^o^

好了,俺坐下,洗耳恭听您继续谈谈俺的唱法,可以么?评得越多越难得,千万甭客气!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4 20:03:45

本帖最后由 caizihu 于 2009-7-4 20:15 编辑
道士好!

一看到道士,俺眼前立马浮现出白须飘飘的慈祥长者形象。。。

既然已经听了我的歌,我自然希望能看到你一步到位的犀利但易懂的点评,不必手下留情,当我是未成年人也无妨,因为,在歌唱这条崎岖的 ...
凸凸 发表于 2009-7-4 07:27
没有想到你还挺坚强啊,真的不哭鼻子?那我使劲砸了哦。说真话你属于气声+挤吊咽喉管唱法,中低音细扁窄高音还漏气。首先你的声带是半开半闭的,没有很好的挡气和振动造成个别音准失误音强不够声音虚浮,即一半真声一半假声还有少量气息一起出喉室,怎么办呢?就必须把咽喉管挤细了来帮忙挡气,牙关和口腔都不敢打开,而且声音出来的位置又低,特别是弱高音漏气声听得清清楚楚,如果你是男孩子喉头早就跑得无影无踪《女孩子看不见》就像哪个费xx抬头伸脖子和下巴喉头不知道在哪里。想不想改进一点?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5 09:39:39

没有想到你还挺坚强啊,真的不哭鼻子?那我使劲砸了哦。说真话你属于气声+挤吊咽喉管唱法,中低音细扁窄高音还漏气。首先你的声带是半开半闭的,没有很好的挡气和振动造成个别音准失误音强不够声音虚浮,即一半真声一 ...
caizihu 发表于 2009-7-4 20:03


虚心使人进步嘛!若怕挨砸俺还上贴干嘛?网络驰骋多处,恭维话听多了,能有人点醒点醒也不错,感觉跟吃拍黄瓜一般,清凉解毒,哈哈。

只是,你把俺的喉腔说得过于沧桑,有点百废待兴的味道,俺若不是事先稍有点儿准备,还不得被你拍s,从此禁声啊?那个没喉结的费xx(真的没有吗?俺下次也好好观察观察)若是看了你对他的评价,恐怕也会三日不思茶饭。可是,话又说回来,那位郁钧剑先生每次唱歌喉结都上窜下跳地乱抖,害俺一看他表演注意力就全都集中在他喉结的舞蹈上了,至于他唱了什么俺从来都是无暇关心。一句话,你给俺上药俺当然很欢迎,但良药苦口,有时难以下咽不是?你若是稍微为俺着想,包点儿糖衣,俺恐怕会喜滋滋地服,越服越来劲,越服越上瘾呢。

言归正传,回答你的问话:想改进一点,甚至两点,三点。怎么改好呢?这里要是有语音示范就好了。。。

顺带附上另一位朋友的点评供你参考,不知你是否赞同:“我来回听了很多遍,认为他说的不成立。你那个“高”的唱法,在收尾音节的“ao"上重音一下,是个特色,很好。“险”字很正常,不觉得有抢拍。倒是那句“人都说高原红”的“都说”显得有点抢,好像唱成带点了。但第二段时就没这问题。真正的不足,主要是气息支持稍欠充分,使一些音节唱出来有点干,也可能会造成音稍低的耳感。乐感不成问题。”
作者: mike05    时间: 2009-7-6 21:55:32

好听,俺就喜欢这种清新自然的演唱。制作很漂亮。
作者: 风光无限    时间: 2009-7-6 22:03:24

楼主这首歌发错了地方,这不是民美唱法,是通俗中的通俗唱法,应发到相应的地方去,或许能得到一片赞扬。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6 22:08:59

真发错地方了?那就请斑竹帮忙挪挪吧。。。得不得到赞扬无所谓滴啦。。谢谢了。

印象里有首原唱是苏芮的歌曲也搁这儿的 (忘了歌名)。。。得逃了。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6 23:45:10

楼主这首歌发错了地方,这不是民美唱法,是通俗中的通俗唱法,应发到相应的地方去,或许能得到一片赞扬。
风光无限 发表于 2009-7-6 22:03


又想了想,现在不是有个新名词叫“民美通”么?
《高原蓝》如果不是纯民美,至少也是民美通吧?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应被视为民美还是通俗?为什么?
你怎么确定我的唱法是通俗中的通俗唱法?是不是因为无意识的气声加漏气?
有什么具体规定说民美通不能贴这儿么?民美通与常说的跨界音乐是不是有些类似?
通俗歌曲《搭错车》被贴在这儿就可以,难道是因为演唱者采用的是民美唱法?
问了不少的问题,希望能得到解答。
作者: tybg    时间: 2009-7-7 10:28:14

我搜索了 ,整个仙来居上没有《搭错车》的翻唱版本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7 10:37:45

我搜索了 ,整个仙来居上没有《搭错车》的翻唱版本
tybg 发表于 2009-7-7 10:28


咳,这不是变着法儿逼俺搜索嘛。。。哈哈。。俺记错了,俺其实想说的是电影《搭错车》里的歌曲《是否》。。。  :(
作者: tybg    时间: 2009-7-7 10:57:31

咳,这不是变着法儿逼俺搜索嘛。。。哈哈。。俺记错了,俺其实想说的是电影《搭错车》里的歌曲《是否》。。。  :(
凸凸 发表于 2009-7-7 10:37

看来你不仅喜欢信口开河,还喜欢倒打一耙。
是你自己变着法儿骗大家去搜索。
在民美翻唱版块到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人翻唱《是否》。
恕我直言,你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大家认真给你回帖!
作者: 高雅音乐    时间: 2009-7-7 11:25:27

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曲,真是不错的歌曲。。挺好听的。。有机会我也录一版!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7 11:41:22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7 12:10 编辑
看来你不仅喜欢信口开河,还喜欢倒打一耙。
是你自己变着法儿骗大家去搜索。
在民美翻唱版块到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人翻唱《是否》。
恕我直言,你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大家认真给你回帖!
tybg 发表于 2009-7-7 10:57


这位先生,很不好意思,刚才认真搜索了一哈,发现该歌现在位于华语翻唱分坛。我印象中是两三天前在民美分坛听到的,只是目前我无法肯定是不是后来被相关版主移到那儿去的。当然,贴歌人可以回答我的疑问,但已经没有意义。

http://www.xianlai.com/viewthread.php?tid=325257&highlight=%D2%D0%C3%CE%BB%C3%B8%E8

其实,你大可不必因为一个初来乍到的人的一个小错误如此板着脸出言不逊。如果你看不惯我的非一本正经、非刻板的风格,你完全可以采取不搭理的态度;你如果觉得我的歌很不上档次,你甚至可以漠视,但是,你不必欺人太甚,把“信口开河”、“倒打一耙”、“骗”等贬义词一次性呼拉拉全部用上。如果火气太盛,也不至于因为我的两句无心的话就翻脸、就盖棺定论吧?而且,我好像没有惹过你?现在不是文革年代,你想给谁戴高帽就戴。 就算你想给我戴,我也不要你给的高帽!

如果生活中尽遇到你这样的先生,真不知道会产生多少窦娥,会下多少场六月雪。

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想告诉你,请给予起码的尊重。罢笔。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7 11:58:48

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曲,真是不错的歌曲。。挺好听的。。有机会我也录一版!
高雅音乐 发表于 2009-7-7 11:25


喜欢你的歌声。等着了!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7 12:05:11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7 12:38 编辑
看来你不仅喜欢信口开河,还喜欢倒打一耙。
是你自己变着法儿骗大家去搜索。
在民美翻唱版块到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人翻唱《是否》。
恕我直言,你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大家认真给你回帖!
tybg 发表于 2009-7-7 10:57


刚做了即时调查,原来是位女士,那就更不要跟你计较了。

歌唱得好我羡慕,但因此矫情、随意训斥欺负新人的做法我鄙视。大家认不认真给我回帖也不是你说了算。据说唱好歌的前提是学会做个好人。共勉吧!
作者: 恩大    时间: 2009-7-7 12:14:37

这位先生,很不好意思,刚才认真搜索了一哈,发现该歌现在位于华语翻唱分坛。我印象中是两三天前在民美分坛听到的,只是我目前我无法肯定是不是后来被相关版主移到那儿去的。当然,贴歌人可以回答我的疑问,但已 ...
凸凸 发表于 2009-7-7 11:41
楼主是你记错了吗?这首《是否》的翻唱者是我的朋友,她从来没有在民美版块发表过此歌,原本就是发到华语的。在民美版块她也是一大高手。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7 12:21:17

楼主是你记错了吗?这首《是否》的翻唱者是我的朋友,她从来没有在民美版块发表过此歌,原本就是发到华语的。在民美版块她也是一大高手。
恩大 发表于 2009-7-7 12:14


经你这么一说,那就可以肯定是我记错了。多谢你澄清。

你这位朋友的歌声我熟悉,因为我几乎听过所有她公开贴出过的歌,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有印象的原因,即便是错误的印象。
作者: 爱的主打歌    时间: 2009-7-7 12:45:30

LZ继续加油吧~西西~
作者: 恩大    时间: 2009-7-7 12:51:14

本帖最后由 恩大 于 2009-7-7 13:18 编辑

我倒是希望大家在贴歌和回帖之前,好好的学一下本版规则。(我了解“光凝”)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7 13:16:31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7 13:21 编辑
我倒是希望大家在贴歌和回帖之前,好好的学一下本版规则。
恩大 发表于 2009-7-7 12:51


1~9全过目了,并特别认真研读了第一条和第四条。

1、本版只限发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翻唱,凡是非民美唱法翻唱的歌曲,将被移动到相应版块。
4、严禁在回复内容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一旦发现将扣除积分!(扣除积分的多少视情节而定)

关于第一条,“本版只限发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翻唱”。请版主指教,未经规范声乐训练的不规范嗓子或不具备民歌嗓或美声嗓者(比如刀郎)试图以所谓的民族或美声唱法进行翻唱,但因其水平所限导致演唱不到位,或因嗓子属性所限,导致民美听起来夹杂了通俗或流行元素,这种情况版主如何定夺歌贴的性质?

如果暂时唱不出民美歌曲的民族或美声效果,是否都将踢出民美分坛?

关于第4条,“严禁在回复内容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目前尚且不知版主如何定义“人身攻击”、将何种作为视为人身攻击。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7 14:05:02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7 14:07 编辑
看看你自己的那些帖子,到底是谁在矫情大家应该有目共睹。
我经过调查研究在13楼认真回你的贴,你却倒打一耙说我是变着法儿逼你搜索,没见过你这样不讲道理的!
有人说你是通俗唱法不该发在这版块,你就信口开河 ...
tybg 发表于 2009-7-7 13:51


你研究了这老半天,竟然对俺那句后面的“哈哈”声充耳不闻呀?不知道带有笑声的“逼我搜索”的说法是自嘲啊?打回去重新研究!

幽默是一种难得的财富,既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也同时给他人带来笑声。人呀,如果懂得欣赏生活中语言里的幽默,歌唱起来会更动听的!

还是那句话,不跟你计较。对你,俺就得吝啬俺的笔墨哦。嘿嘿!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7 14:10:19

LZ继续加油吧~西西~
爱的主打歌 发表于 2009-7-7 12:45


谢谢!多谢鼓励,俺会争口气的,省得tybg小看俺欺负俺,嘿嘿嘿。。。
作者: zuley-8320    时间: 2009-7-8 17:05:18

凸凸MM,别气馁哦,民美和通俗唱法发生争议是正常的事。加油!!!
作者: ynkmdf    时间: 2009-7-8 21:08:57

只要版主不反对,只要仙人不反感,只要歌声打动人……就尽情地歌唱吧!仙人自有仙人的情怀……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9 20:26:09

凸凸MM,别气馁哦,民美和通俗唱法发生争议是正常的事。加油!!!
zuley-8320 发表于 2009-7-8 17:05


好心人,多谢你鼓励!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9 20:29:53

只要版主不反对,只要仙人不反感,只要歌声打动人……就尽情地歌唱吧!仙人自有仙人的情怀……
ynkmdf 发表于 2009-7-8 21:08


读着温暖真挚的话语,眼热心暖,不能不感动。感谢y大夫!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0 17:58:27

凸凸 :你好,我们先抛开唱法不说,只说音准和节奏问题:第一句结尾“高”是232,而你加了一个叠音成了2332
caizihu 发表于 2009-7-3 12:24


昨天看了程志的一个讲座视频片段,这才有勇气把前几天的疑惑贴出,问个极为初级的没头脑的问题:为什么原唱在处理第一句结尾“高”时唱的是232,而在第二段第一句结尾“红”时却处理为2332?难道是原唱的错还是其中又有什么讲究,有意为之?网上寻到的歌谱准确性如何?帕瓦罗蒂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识谱?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10 19:22:14

[quote]

昨天看了程志的一个讲座视频片段,这才有勇气把前几天的疑惑贴出,问个极为初级的没头脑的问题:为什么原唱在处理第一句结尾“高”时唱的是232,而在第二段第一句结尾“红”时却处理为2332?难道是原唱的错还是其 ...
凸凸 发表于 2009-7-10 17:58 [/quote看来你小时候10万个为什么对你影响很大啊,只要我知道的都会回答你:首先我们要尊重原谱,那是作者的一片心血,很少有人改的,如果原唱者要进行第二次创作一般要与原作者商量,在征得同意后再做小小的变动。这首歌你说“高”和“红”稍有区别,我认为主要是语气和情绪上的不同,“高”是比较大众的语气,而“红”就代表演唱者本人,即歌者已经把情绪融入了歌里,把“红红的笑脸”比如成自己,你说会相同吗?网上寻到的歌谱准确性如何?如果是用相机按原谱照下来的,那肯定是准的。老帕不识谱?你也信?打死我都不信
作者: 光咚咚    时间: 2009-7-11 05:51:40

看来你小时候10万个为什么对你影响很大啊,只要我知道的都会回答你:首先我们要尊重原谱,那是作者的一片心血,很少有人改的,如果原唱者要进行第二次创作一般要与原作者商量,在征得同意后再做小小的变动。这首歌你说“高”和“红”稍有区别,我认为主要是语气和情绪上的不同,“高”是比较大众的语气,而“红”就代表演唱者本人,即歌者已经把情绪融入了歌里,把“红红的笑脸”比如成自己,你说会相同吗?网上寻到的歌谱准确性如何?如果是用相机按原谱照下来的,那肯定是准的。老帕不识谱?你也信?打死我都不信caizihu 发表于 2009-7-10 19:22


关于“要尊重原谱”,去年听一位音乐制作人也是这么说的。当时一位歌友唱一首原创歌曲加入了一些爵士乐(JAZZ)元素进去,演唱得很不错,比我那版受欢迎多了。可那位提供伴奏和歌谱的音乐制作人说,还是应该尊重原谱为好。

因为乌兰托娅是“高原蓝”的原唱和首唱,胡老师你说她那么融入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和作者李大东商量过呢?或许作者李大东认为她那么唱也还挺好听的就算了?因为最后好象还是以受欢迎的程度或者光盘发行量为主要衡量指标了。这是艺术大众化了?艺术通俗化了?请胡老师抽点时间就此点评几句?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11 06:29:05

关于“要尊重原谱”,去年听一位音乐制作人也是这么说的。当时一位歌友唱一首原创歌曲加入了一些爵士乐(JAZZ)元素进去,演唱得很不错,比我那版受欢迎多了。可那位提供伴奏和歌谱的音乐制作人说,还是应该尊重 ...
光咚咚 发表于 2009-7-11 05:51
我感觉你有点成心“抬杠”的味道了,我说的是音程和节奏上的小变动,加入个人情绪还有要征得同意的吗?刚好相反,原作者往往鼓励演唱者要加入自己的情绪《当然是准确的》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到观众
作者: 光咚咚    时间: 2009-7-11 09:50:39

我感觉你有点成心“抬杠”的味道了,我说的是音程和节奏上的小变动,加入个人情绪还有要征得同意的吗?刚好相反,原作者往往鼓励演唱者要加入自己的情绪《当然是准确的》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到观众
caizihu 发表于 2009-7-11 06:29


我音乐知识不够,成心“抬杠”那不是招砸嘛!如果有点“抬杠”的味道,那绝对不是成心的。是这样。在“歌声园地”看到过作者李大东点评网络歌手碗叮当的版本时说,那是他听到了最好的版本,其中也提到乌兰托娅演唱中的一些地方不够完美。看到你的点评,我联想到是不是李大东不大赞同她的一些处理。毕竟,加入个人情绪还是要符合或加强歌曲整体的意境。虽然不用征得作者同意,但是若能得到作者的认可就理想了。

哦,朋友们,作者李大东是说那时候他听到的最好的版本。又一段时间过去了,新版本又出来不少,大家努力呀!还有,碗叮当的版本可能算是通俗唱法,在这里恐怕会得到不同的评分。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1 11:10:23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11 11:21 编辑

欣赏光咚咚虚心求教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消化吸收的风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根据线索在园地查到了“似是故人来”的跟贴如下,读了几遍还是没读太懂:
“第二段“高原美”的“美”乌兰托娅唱得有点象“梅”;
“但又把那一朵蓝的“朵”唱得有点象“多”。
都是mei,都是duo, 需要改进什么?

另外,如果此注册网人“似是故人来”确为词曲作者李大东,鄙人以为,似是故人来的如下评说似乎不够专业?我的意思是,如果我授权专业歌手caizihu演唱《高原蓝》并已发表单曲,我不会在公开场合直言业余歌手恩大{打个比方:)}的“这一版整体上更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我在网上听到的翻唱版本中最好的一版”。文艺界难道没有一定的发言忌讳?。。。
====================================================
由 似是故人来 在 TH, 04/17/2008 - 14:44 发表。
这首高原蓝碗叮当在细节处理上相当有水准和领悟力,在那一朵蓝处和那一双眼等处的处理很有自己的感觉,没有完全按乌兰托娅的原唱照搬,这一版整体上更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非常不错!是我在网上听到的翻唱版本中最好的一版!强烈支持!

这首歌原唱在网上有两个版本流传,由于出品时匆忙,在细节处理上出现了些小问题,唱第一版时唱错了一个字“天也蓝衣也蓝”的衣唱成了“地”,第二段“高原美”的“美”乌兰托娅唱得有点象“梅”;唱第二版的时候这两个地方作了改进,但又把那一朵蓝的“朵”唱得有点象“多”,看来专业的演唱也不是无可挑剔的,白璧微瑕也毕竟是一种缺憾!
作者: xialibaren_us    时间: 2009-7-11 13:57:56

嘿嘿,这钉子和光咚咚(不知是哪位大侠?)还真够认真。
如果对李大东的评论有疑问,建议直接找李大东问。可以去他的博客,或者通过园地的联络方法。

这歌大概是网上翻唱最多的,每个网站都有好几十版。在高山流水听过一个没留名的版本唱得很棒。
本来想传上来的,后来看版规说不能上传他人翻唱。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1 14:26:35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11 14:30 编辑
嘿嘿,这钉子和光咚咚(不知是哪位大侠?)还真够认真。
如果对李大东的评论有疑问,建议直接找李大东问。可以去他的博客,或者通过园地的联络方法。

这歌大概是网上翻唱最多的,每个网站都有好几十版。在高山流 ...
xialibaren_us 发表于 2009-7-11 13:57


当时学《高原蓝》的时候查铺的就直接找去似是故人来的博客和《大东工作室》了。只是直觉如果真是词曲作者本人,在那种场合做那样的歌评,还是显得有些冒昧和唐突。一孔之见,没必要因此去联络他。

想到一块儿去了。本也想把当当的歌发上来,后来想想不妥,也就作罢了。

光咚咚是你《游击队歌》里的游击队员,你这当司令的连自己的队员都认不出?嘿嘿。。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1 14:47:02

只要我知道的都会回答你
caizihu 发表于 2009-7-10 19:22


光冲你这句话,我就该郑重地对你说声感谢!你的点评我会好好琢磨,逐渐化为己有。
作者: xialibaren_us    时间: 2009-7-11 20:15:44

当时学《高原蓝》的时候查铺的就直接找去似是故人来的博客和《大东工作室》了。只是直觉如果真是词曲作者本人,在那种场合做那样的歌评,还是显得有些冒昧和唐突。一孔之见,没必要因此去联络他。

想到一块儿 ...
凸凸 发表于 2009-7-11 14:26

光咚咚光着膀子没唱歌我就很难猜出来了。:)
没啥出息-爱光还是听了他的英文歌后才猜出来的。
是不是会开屏的一位? :)
作者: 恩大    时间: 2009-7-12 14:08:45

哈哈,感觉蔡老师像一个“武术练家”,怎么和“街舞玩儿家”谈论起“功夫”来了?(打个比方)
作者: 光咚咚    时间: 2009-7-12 21:09:54

哈哈,感觉蔡老师像一个“武术练家”,怎么和“街舞玩儿家”谈论起“功夫”来了?(打个比方)
恩大 发表于 2009-7-12 14:08


谢谢恩大忍不住加入了,呵呵!我们对“街舞玩儿家”的理解可能没啥差异,可是对“武术练家”的理解可能差异就大了去了!还有对“功夫”的看法。

不知你看过老电影“霹雳舞”没有?那位现代芭蕾舞专家想阻拦下层霹雳舞者和他的学生参赛,不仅真正失去了他的学生,还受到其他舞蹈专家们的鄙视。在让霹雳舞者最后跳上艺术殿堂的过程中,那些胸怀宽广思想开放的舞蹈专家们(“武术练家们”)起到很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同时“街舞玩儿家”的着装要讲究些了,要考虑舞台设置和走位了,要采纳编舞和舞美的意见了。我怎么觉得还是“武术练家”的“功夫”博大精深些呢?大概是因为海纳百川。

又挣了一金币,哈哈!
作者: xialibaren_us    时间: 2009-7-12 22:13:01

谢谢恩大忍不住加入了,呵呵!我们对“街舞玩儿家”的理解可能没啥差异,可是对“武术练家”的理解可能差异就大了去了!还有对“功夫”的看法。

不知你看过老电影“霹雳舞”没有?那位现代芭蕾舞专家想阻拦下 ...
光咚咚 发表于 2009-7-12 21:09


这个讨论有意思:) 继续。。。
作者: 恩大    时间: 2009-7-12 22:21:21

本帖最后由 恩大 于 2009-7-12 22:43 编辑

不知楼上这位光膀子的艺术家对民美唱法如何理解,风格和唱法是否是一回事?
作者: hechan123    时间: 2009-7-12 22:48:10

呵呵,听起有意思。很不错。制作也很好
作者: xialibaren_us    时间: 2009-7-12 22:54:38

本帖最后由 xialibaren_us 于 2009-7-12 22:56 编辑
不知楼上这位对民美唱法如何理解,风格和唱法是否是一回事?
恩大 发表于 2009-7-12 22:21


不知恩大是不是问我或者光咚咚。

按照这个坛子的定义,民美就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
按照通常的简单化的民美定义,就是美声化的民族唱法(或者民族化的美声唱法?)。
我觉得这个话题有意义,就是因为什么是民族,什么是美声,本来就很有争议。
比如凸凸认为这首高原蓝属于民美,我觉得这首更靠近通俗。到底是什么大家可以讨论,听听对方的意见。而不是先给自己定下一个框框,下个结论,然后去设法证明自己的结论。

要说具体唱法,说实在的,我一个都讲不出来。

抄一段网上的文章:

在这里有必要做一下说明:目前我们音乐界和社会上对歌唱的四种主要唱法的分类和界定,即美声、民族、通俗或流行、原生态等唱法,都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划分和叫法,其每一种叫法严格地说都不是很严谨和适当,更不是具有学术内涵和科学意义上的概念。
首先先说说美声,美声是我们对欧美传统歌唱艺术的一种笼统概括,它涵盖了欧洲古典歌剧、清唱剧、欧美近现代歌剧、欧美各国的古典歌曲、教会歌曲和近现代艺术歌曲、民歌等等。而真正的“美声唱法”这一概念来源于意大利早期歌剧流派——贝尔康多学派,原意是“美丽的歌唱”。其最高成就得自于阉童歌星完美的声音表现,它的特点是“多注重音色的美丽,字音的准确,发声的技巧”。但终因其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好像专为声音技巧的表演而表演,而在19世纪就已为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和瓦格纳等一批著名的音乐大师所鄙弃。20世纪初,西洋歌唱艺术传入中国后,可能因为国人对欧洲歌唱史的模糊认识,而沿用“美声”这个名词,一来是比较形象地代表这种欧洲传统歌唱艺术声音之华美,二来借以区别本国带有泥土气息的民族歌唱,似乎这样的称呼在当时也会给人一种时尚和时髦的感觉。然而这种模糊的名称,就像外国人把“中国诗”统统称为唐诗一样,它最大的弊端是让国人因此对“美声”的内涵与概念产生不必要的模糊认识,就连很多业内人士都误以为欧美也如此称呼他们的歌唱艺术。就拿欧洲歌剧来讲,其本身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就有很多流派,也有很多种唱法,这些唱法尽管我们认为差不多,但人家认为是有差别的,这就更像我国的众多的戏曲一样,尽管它们有许多相同点,但却有着很多不同之处。更何况我们要把欧美各个国家、众多民族的、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歌唱艺术统称为美声,甚至归为一种唱法——美声唱法,不知道这是一种智慧还是愚昧。如果非要按我们的习惯,给这些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起个统一的名字的话,有一个称呼——欧洲传统歌唱艺术或欧美传统声乐艺术唱法,这样的叫法比较正确一些。

其次我们所谓的民族唱法在概念和内涵上也非常模糊,社会上和行业内都有诸多不同的理解。按照田青老师的意思,他解释说:我们的民族唱法是以颂歌体为主,是以美声的理论和方法演唱中国歌曲,所以说应该叫“中国美声唱法”,这显然是有失水准和偏颇的论断。作为全国最专业大赛的最权威评委都出现如此错误,广大观众又如何认识清楚呢!
我们的这种民族唱法虽然借鉴和吸收了西洋传统声乐教学理论和演唱方法,有一些歌剧歌曲和新创作或改编的艺术歌曲,从唱法上较为贴近美声,我们习惯地称为“民美唱法”,也有一些新作品,从音乐特点和演唱风格上吸收了流行的一些通俗唱法,我们叫做“民通唱法”,但这种新民歌唱法无论从歌曲的音乐和语言,还是歌唱的声音与表演方式等,其风格、特色和技巧更多的还是保留、提炼和吸收了我国汉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传统歌唱艺术成分。如果仅从专业艺术团体和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学科的角度讲,我们时下所说的民族唱法应该叫民族声乐艺术,如果非要冠以唱法的话,叫民族声乐艺术唱法(简称民声唱法),或者叫中国现代声乐艺术唱法,这样比较“民族唱法”和相对于欧美传统声乐艺术唱法(美声唱法)而言,更为合适和准确一些。
第三,说一说原生态唱法。我真的很赞赏第一个提出和采纳这种唱法的人,所以我还是要批评一下田青评委。原生态唱法的意思很明白,既是指极富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没有经过专业艺术加工和改编的纯民间的歌唱表演方式。可是田青评委却把我国的地方戏曲也归在原生态唱法之内,这是说不过去的。我们知道我国的大部分戏曲其专业化过程的时间,都大大超过我们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因而形成了艺术性极高的表演模式和歌唱技术技巧,很多戏曲在程式化和写意性的艺术表现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鲜明的曲式风格和调式唱腔,可以说戏曲是出离原生态最远的一种唱法。所以,我在这里顺便向青歌赛的组委会提一个建议——下届青歌赛是不是再加一种唱法,即我们的戏曲唱法,恳请大赛组委会考虑。
至于原生态唱法这个称呼有一个更实际的叫法,即民间唱法。如果报曲目时再加上民族和地域就更好了,比如云南纳西族民间唱法、藏北康把民间唱法、东北赫哲族民间唱法等等。
最后我想说一下通俗唱法,本届大赛将通俗唱法改称流行唱法不好。通俗的意义正在于它既包括流行的,也包括不流行的。我们发现通俗唱法近年来不断出新,好多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都是鲜有耳闻的,可能许多新唱法并没有流行,或还没开始流行,所以,我们还是称之为通俗唱法比较恰当。我们也明白,通俗歌曲和通俗演唱的优势就在于其艺术本身的特性,使其不受任何曲式风格和演唱技巧的制约和限制,极易于创新,创新是通俗歌曲和通俗唱法的生命力之所在。所以,笔者建议将其改回通俗唱法为盼,以鼓励我国通俗歌曲在创作和演唱上不断创新和繁荣。

http://lin48703.bokee.com/viewdiary.26054457.html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2 23:02:27

哈哈,感觉蔡老师像一个“武术练家”,怎么和“街舞玩儿家”谈论起“功夫”来了?(打个比方)
恩大 发表于 2009-7-12 14:08


凸凸请恩大回答恩大自己的问题。 :))

恩大发表于 2009-2-26 11:02
[翻唱] 扯开嗓子一声喊 - 恩大儿
我只是一个声乐爱好者,深知自己的演唱功底还很不到位,最初不好意思来这里翻唱,在自家哥哥(业余歌手)的鼓励下才斗胆到这里来向大家学习,恳请各路高手批评指导.

caizihu发表于 2009-2-26 19:47
高音确实有点喊和扯/不够你以情带声掩盖了不少,情绪,风格把握的好,加强高音的训练

恩大发表于 2009-2-27 10:50
感谢caizihu朋友的点评,确实有点扯和喊,这和本人的功力欠佳有关,另外在录音时状态欠佳,又是一气呵成。本人初来咋到,有很多东西还弄不明白,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恩大发表于 2009-3-1 14:03
能得到小白杨版主的指教,真是不胜感激。本人已在仙来居的门外转悠好长时间了,最近才鼓足勇气一脚迈了进来,这里几乎全是高手啊。这是我第一次录音,无论是录音技巧、还是演唱水平,都太业余了。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和大家多多学习。同时,也非常感楼上小树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多谢了。

直言发表于 2009-3-21 22:26
很喜欢吕宏伟演唱的这首歌,记得前几年的青歌赛上好像好几个歌手都演唱了这首歌,楼主的演唱很有味道,抒情的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嗓音没有练到位,你试着调整一下歌唱的状态,始终保持以打哈欠的状态歌唱,坚持长久练习你会有所收获的。唱高音时声音往后走,别向前使劲。祝你进步,多发作品。

恩大发表于 2009-3-21 22:58 |
十分的感谢直言朋友对本人的评价,您说的嗓音没有练到位和坚持长久练习,正是我的硬伤。您说的方法十分的正确,我也曾经练过,却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位置和感觉,嗓子始终放松不下来,一放松声音好像出不来了,可能是气息没有运用好和共鸣腔体没有打开,还是短练那。有些理论上的东西,实践起来好难呦。

直言发表于 2009-3-21 23:14
只要你特别爱好,善于思考,坚持不懈地练下去,说不定那一天你就突然找到歌唱的感觉了。会了不难难了不会吗。

恩大发表于 2009-4-9 22:01
感谢海西和桃子的指点,本人的唱功实在太浅了,缺点也是心知肚明,要想提高非三年两载的事啊!一看海西朋友的名字就知道一定是个很棒的男高音,改天也发上来几首歌让大家欣赏欣赏。

恩大发表于 2009-4-9 22:36
呦!求之不得呀!艺琳老师能来给俺指点并给与鼓励,真是不胜感激。我尽挑别人的毛病了,可自己的毛病也是一大堆,惭愧惭愧。

恩大发表于 2009-4-13 22:18
任剑大侠太过奖了,我何只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连业余训练也是不足,还斗胆敢喊这一嗓子,见笑。谢谢您的鼓励。     感谢神游前辈的指教,您说的太对了,重在参与,陶冶情操吗,从中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大家说的每句话我都记在心里,非常感谢。您说的UC我也去过,我知道您经常去山西房间,那里有很多高手,值得学习。   我曾在戏曲版块给一位老兄提了点建议,没想到这位老兄好不谦虚,竟有点恼了。我也没客气,啰哩啰唆反击了他很多。我最反对那些毫不谦虚,自以为是的人。虚心接受他人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才能不断进步吗。
作者: 恩大    时间: 2009-7-12 23:42:34

不知凸凸想问我什么,也许你的问题和我所说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回夏司令,没想到我的问题由你来回答了。你引用的那篇文章我也很赞同,我想让你分析一下,楼主的演唱方法里面有民族发声方法的影子吗?要说民族风味倒是有些。
作者: 光咚咚    时间: 2009-7-12 23:55:11

本帖最后由 光咚咚 于 2009-7-12 23:57 编辑
不知恩大是不是问我或者光咚咚。

按照这个坛子的定义,民美就是“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
按照通常的简单化的民美定义,就是美声化的民族唱法(或者民族化的美声唱法?)。
我觉得这个话题有意义,就是 ...
xialibaren_us 发表于 2009-7-12 22:54


老下好!我知道你喜欢这个称呼,所以就这么叫了哈!我觉得恩大是问我,因为你是西装革履的,我是光膀子的。:-D  不过非常高兴你的参与,我知道你是爱严肃认真讨论的,你知道,我好象也是哈!虽然着装随便了些。:-D

我也觉得高原蓝偏向通俗一类。

恩大:虽然我还不大清楚我们要谈的风格和唱法的定义具体是什么,不过我的理解它们不是一回事,但是是有机相连的。

唱法的着重点是在技术层面的,是说怎么唱更科学,更美化。怎么唱更科学,那是比较客观的。一般的共识是通俗唱法是吃年轻饭,民美唱法根据对人体生理研究,充分利用共鸣,找到系统的发音方法,使歌声能悦耳,动听,持久。但是说到悦耳,动听,美化,主观的因素就更多了,和风格就密切相连起来了。很多人认为廖昌永老师美声唱的“天边”非常美,可是也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认为那么唱破坏了原作的美。廖昌永老师那首歌的科学唱法和风格不符合歌曲的风格。然而我非常敬佩他勇于尝试,撇开对自己形象的考虑,欣然满足歌迷们的要求。

我顺便在这里“自夸”一下,朋友们尽管砸哈!和廖昌永老师类似(哈哈哈哈!),我用民美唱法翻唱过“菊花台”。那些节奏和音准问题我都知道了,所以就不拿来“百炼成钢”了。就说我那“反潮流”的唱法和风格。少数朋友说好听,有意思。而大多数人都说惨不忍听。那一类歌曲确实不适合用民美唱法来唱,为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歌曲风格决定的。

所以我认为,风格和唱法不是一回事,但是选择唱法时应该考虑风格。
作者: 雨霁初虹    时间: 2009-7-13 00:08:25

。。。
抄一段网上的文章:

在这里有必要做一下说明:目前我们音乐界和社会上对歌唱的四种主要唱法的分类和界定,即美声、民族、通俗或流行、原生态等唱法,都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划分和叫法,其每一种叫法严格地说都不是很严谨和适当,更不是具有学术内涵和科学意义上的概念。。。

xialibaren_us 发表于 2009-7-12 22:54


嗬嗬,这么长一大篇!下里又把你做学术研究的劲头用上了哈 不过我还是最喜欢才子湖老师给俺的有点哪类唱法都不像的唱法的新定义:“浑圆天成”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3 00:12:18

不知凸凸想问我什么,也许你的问题和我所说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恩大 发表于 2009-7-12 23:42


我没想问你什么,我只是用你与网友们的跟贴回答了你的问题:“武术练家”至少在几个月前就与“街舞玩儿家”谈论起“功夫”来了。

顺带欣赏了你的歌,好嗓子以情带声,感动没感动别人我不知道,但至少感动了我。既然听了两遍,干脆顺便给你揪出16处咬字错误来,当然,也许咬字算不上功夫之一。

扯(che)开嗓子一声喊哟
喊我的水(shui)呀喊我的山呃
站(zhan)在高处一声喊呦
喊我的地呀喊我的天
呦~ 呵~
喊我山上的一群群羊
喊我水(shui)里的一面面帆
喊我久别的爹和娘
我又回到了你们的身边
喊我村口的老榕树呦
喊我门前的红杜鹃
喊我儿时的小伙伴哎
我又来到了你们的中(zhong)间
喊我村口的老榕树呦
喊我门前的红杜鹃
喊我儿时的小伙伴哎
我又来到了你们的中(zhong)间
大声喊哟小声唤
一颗颗泪珠(zhu)儿在眼眶里转(zhuan)
喊回我的过去
喊回我的童年
喊出(chu)我一颗滚烫的心
这(zhe)颗心永远
属(shu)于我亲爱的家园
扯(che)开了嗓子哟一声喊
喊我的山(shan)水天地好家园
站(zhan)在高处一声喊
儿行千里也总是把你揣(chuai)在心里边
儿行千里也总是把你揣(chuai)在~~
哎嗨呦~心~里~边~
作者: 恩大    时间: 2009-7-13 00:18:28

回光咚咚,你的回答我很赞同,特别是对民美唱法的定义。但是我还是要说你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想,你唱的那首《菊花台》虽然风格不对头,但那也是民美唱法啊,只能说用通俗唱法更合适。你认为楼主这首歌的唱法是民美唱法吗?这里边有民美发声方法的影子?
作者: xialibaren_us    时间: 2009-7-13 00:39:21

不知凸凸想问我什么,也许你的问题和我所说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回夏司令,没想到我的问题由你来回答了。你引用的那篇文章我也很赞同,我想让你分析一下,楼主的演唱方法里面有民族发声方法的影子吗?要说民族 ...
恩大 发表于 2009-7-12 23:42


恩大,虽然我个人觉得那首是通俗唱法占主导的,但是凸凸说是民族的也能挂得上。正如你我都同意的文章中的观点,科学的严格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判断。仔细听,凸凸的唱法也有一些江南小调的味道。
作者: xialibaren_us    时间: 2009-7-13 00:46:03

老下好!我知道你喜欢这个称呼,所以就这么叫了哈!我觉得恩大是问我,因为你是西装革履的,我是光膀子的。:-D  不过非常高兴你的参与,我知道你是爱严肃认真讨论的,你知道,我好象也是哈!虽然着装随便了些。: ...
光咚咚 发表于 2009-7-12 23:55


呵呵,可以可以。老下或者下里都行,反正老小都是相对的,我比你老:)
知道你是那一位了。咣咚咚这张照片太太太误导了,哈哈哈哈
该挂一张植物的照片上来嘛!
你的美声学了那么长时间,多发言吧。这儿绝对比到处是MP的地方好玩。
作者: 恩大    时间: 2009-7-13 00:49:02

本帖最后由 恩大 于 2009-7-13 22:19 编辑

回凸凸,非常感谢你给我指出这些咬字上的毛病。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咬字翘平舌咬不准,在大家给我的回帖中我也说了自己的毛病一大堆,业余的不能再业余了。只可惜心里明白嘴上不做主啊,所以在很讲科学,很较真的民美这里,我就没敢发第二首歌,最起码的咬字问题没有解决好之前,我也没打算发歌。自己的毛病自己还不知道吗?但是我要跟你说,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他的实际能力往往不是画等号的,最可怕的是对艺术的一知半解还不知自己缺点的人。
另外,我说的是“民美”与“通俗”的关系,而你却说“专业”与“业余”的关系,是不是有点歪曲我的意思啊。我只是说你是通俗唱法,没有贬低你的意思。
作者: 恩大    时间: 2009-7-13 00:59:57

本帖最后由 恩大 于 2009-7-13 01:12 编辑
恩大,虽然我个人觉得那首是通俗唱法占主导的,但是凸凸说是民族的也能挂得上。正如你我都同意的文章中的观点,科学的严格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判断。仔细听,凸凸的唱法也有一些江南小调 ...
xialibaren_us 发表于 2009-7-13 00:39
老下啊,你怎么能把味道和发声方法混为一谈那,我没听出这里有民美得影子,就连“民通”或“美通”都不是,是纯通俗唱法。
刚刚有朋友劝我,所以我在本主题的发言到此结束。非诚误扰。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3 01:05:34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13 02:18 编辑
在很讲科学,很较真的民美这里,我就没敢发第二首歌,最起码的咬字问题没有解决好之前,我也没打算发歌。恩大 发表于 2009-7-13 00:49

学歌跟学英语应该有相通之处,母语为非英语的人有谁能从一开始就说好英语的?说不好英语就不敢说,这样能行么?能进步么?按你的理解,你这一辈子就都不必发歌了?一句话,学英语需要皮厚,学唱歌同样需要厚皮。

自己的毛病自己还不知道吗?恩大 发表于 2009-7-13 00:49


自己的毛病未必全能知道,比如“漏气”与喉结位置的关系一说,如果不是在此贴歌,以自己的声乐知识水平,也许不可能现在就知道问题所在。

但是我要跟你说,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和他的实际能力往往不是画等号的,最可怕的是对艺术的一知半解还不知自己缺点的人。
恩大 发表于 2009-7-13 00:49

同感!极为认同!所以要有“武术练家”/老师能者的提携。经验丰富的好老师几乎都会这么不约而同地鼓励学生们:还有问题么?有问题尽管问,没有什么问题是愚蠢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哈!
作者: 光咚咚    时间: 2009-7-13 04:19:23

回光咚咚,你的回答我很赞同,特别是对民美唱法的定义。但是我还是要说你和我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想,你唱的那首《菊花台》虽然风格不对头,但那也是民美唱法啊,只能说用通俗唱法更合适。你认为楼主这首歌的唱法是民 ...
恩大 发表于 2009-7-13 00:18



哦,那是我说到别处去了,谢谢恩大宽容,而且我们还找到了一些共同点。

嗯,这首歌的唱法吧,我一直没敢说。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这个凸凸的厉害。不过呢,今天很高兴跟恩大和老下有这么开诚的讨论,为哥们儿我就豁出去了:没有!嘿嘿,我听这首歌时脑子里晃来晃去都是凸凸年轻时髦律动的身影。太流行了!:-D :-D

凸凸别扎我!光着膀子扎着可疼呢!^o^ ^o^
作者: 光咚咚    时间: 2009-7-13 04:31:15

呵呵,可以可以。老下或者下里都行,反正老小都是相对的,我比你老:)
知道你是那一位了。咣咚咚这张照片太太太误导了,哈哈哈哈
该挂一张植物的照片上来嘛!
你的美声学了那么长时间,多发言吧。这儿绝对比 ...
xialibaren_us 发表于 2009-7-13 00:46


老下呀!认错人了吧?我要是美声学了那么长时间,你还会那么砸我的唱?哎哎,肯定没忘,就是认错人了。难怪呀!在那些地方我很少这么认真地提问和说话。来到这里就是觉得气氛好,老师和朋友们都愿意直接了当的批评和指导,所以就积极参与。

咳!你这么“误导”地说我学过美声,还那么长时间,我以后要是贴歌会很“惨”啊!不过我还是愿意来被“千锤百炼”的。:-D

最后说这几句,就跟着恩大离开这条线了,有空会去看看朋友们给你的评语。瞧我给凸凸这条线贡献了多少字呀!她要扎我那就太那个了哈!:-D
作者: xialibaren_us    时间: 2009-7-13 05:19:45

老下呀!认错人了吧?我要是美声学了那么长时间,你还会那么砸我的唱?哎哎,肯定没忘,就是认错人了。难怪呀!在那些地方我很少这么认真地提问和说话。来到这里就是觉得气氛好,老师和朋友们都愿意直接了当的批 ...
光咚咚 发表于 2009-7-13 04:31


不管是狼还是狗,拉出来遛遛就知道啦。:D
俺总结教训,不乱猜了。
作者: xialibaren_us    时间: 2009-7-13 07:06:30

本帖最后由 xialibaren_us 于 2009-7-13 07:31 编辑
老下啊,你怎么能把味道和发声方法混为一谈那,我没听出这里有民美得影子,就连“民通”或“美通”都不是,是纯通俗唱法。
刚刚有朋友劝我,所以我在本主题的发言到此结束。非诚误扰。
恩大 发表于 2009-7-13 00:59


恩大,这个高原蓝在我看来不是“民美”,但是凸凸要说是“民通”我也不会和她辩论。
这个坛规说:1、本版只限发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翻唱。我不太清楚民通和纯通俗到底如何严格区别,争论意义不是很大。这儿也没有说水平没达到某一个标准才能超出街舞玩儿家的水平就能上贴了。没有别的意思,如果觉得受到打扰,向你道歉。

网上的确有不少“武术练家”指导“街舞玩儿家”的现场点评会。我就听过吴天球,田浩江,戴玉强,吴碧霞等的现场网络点评。本来传了一段吴老关于业余爱好者唱歌的评述和大家分享的,怕引起误会。删了。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3 07:30:29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13 07:56 编辑
网上的确有不少“武术练家”指导“街舞玩儿家”的现场点评会。
xialibaren_us 发表于 2009-7-13 07:06


贴出一段吴天球教授对我歌曲的点评,绝无任何恶意,只是确证一下老下言辞的真实性。顺便澄清一下,录音中虽然吴老称我小姑娘,但大家千万别被误导,我很怕有人说我装嫩。
作者: 没啥出息    时间: 2009-7-13 14:20:33

感觉蔡老师像一个“武术练家”,怎么和“街舞玩儿家”谈论起“功夫”来了?我不想辩论,但我认为这话说的有点小家子气。我发过一贴已经被斑竹锁了,但斑竹已经表态:  目前论坛民美翻唱版块接受“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民间唱法”和“中华民族的风格唱法”的民族翻唱歌曲都接受。所以不管大家在唱法的理解上有什么不同并不妨碍交流。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13 15:11:48

我认为区别几种唱法的本质主要在于发声状态,就是说用纯科学的方法去发声,不结合民间的唱腔那就是美声,结合了就是民族唱法,反过来民间唱腔不结合科学的发声就是原生态,那种自然的发声或结合很少的科学方法和民间唱腔以表达情绪为主的就是通俗唱法。以上是我对4种唱法的理解和总结。不一定全对啊。首先我认为楼主这首《高原蓝》是用通俗唱法演绎中国带民族风格的艺术创作歌曲。而且我觉得民美版第一条规定“本版只限发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翻唱,凡是非民美唱法翻唱的歌曲,将被移动到相应版块”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说你用通俗唱法唱民歌也不行。至于吴天球教授对楼主歌曲的点评示范,我非常赞同,我正准备写一篇文章说明这个问题,供大家参考,等江西的“红歌赛”完了后我再写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13 19:08:59

再补充几句:现在声乐学术界还没有正式承认什么美通,民美,民通等,谁都无法科学客观的定义它们。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把中西结合的发声方法《民美结合》叫做艺术嗓子,适合唱中国不带或很少带民族风格的艺术创作歌曲。我也赞同把民通结合叫做新民歌唱法,但是这个前提应该是科学发声法为主通俗唱法为辅而且以表达作品的风格和韵味以及意境为主,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为主《爱的死去活来,恨的咬牙切齿》比如汤灿的《又见桃红红》等等。因此我赞同我自己和恩大人的观点:这首歌楼主绝对属于通俗唱法。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3 22:08:14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13 23:13 编辑

[wmv][/wmv]65# caizihu

读了你的补充说明,忽然想起徐沛东的《红土香》。王红星用美声演唱了,廖昌永用美声演唱了,徐沛东自己也在青歌赛上演唱了。徐沛东采用的应该视为何种演唱形式(暂且称为“沛氏唱法”吧)?他是不是在力图表现那种“爱的死去活来”的情绪?

作为声乐界的风云人物,采用“沛氏唱法”而没能采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发声的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使用“艺术嗓子”表现自己的作品,到底是出于自身嗓音条件的限制,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如果徐氏亲临民美板块贴出他自己演唱的《红土香》,他的歌贴会不会因为不符合条件而极有可能被移动到相应版块,进而在民美板块毫无立锥之地?(有问题自己思考以后的发问,专业术语不一定准确,能读懂我的意思就行了)

用如下网址键入“红土香”,可同时调出三位演唱的红土香视频。
http://video.baidu.com
作者: mike05    时间: 2009-7-13 22:14:45

非常好,凸凸有理,有据。把讨论提升到了非常理性的层次。说明有非常稳定的认知度。这样的状态是很难被忽悠的。讨论很精彩。欣赏了。
作者: 风光无限    时间: 2009-7-13 23:10:31

几天没来,这个帖子这么火呀。
几天前我就说过楼主是通俗唱法,应发到相应的版块去。
这也是争论的中心所在,版规的头条就是这样规定的,我们大家都应遵守才是。
大家的风格不同,所以才各有各的练摊的地方,不然不就乱套了吗。而且各自的版块都有很多高手,
交流起来会更加和谐融洽,更加有利于相互提高,岂不各得其乐。像这样搅合到一起,共同语言相对的少,各自都不太自在。我想这也是论坛分出若干翻唱版块的意义所在。
至于版主的默许,那是领导者执行不执行政策法规的事,大家都心知肚明。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13 23:16:22

65# caizihu  

读了你的补充说明,忽然想起徐沛东的《红土香》。王红星用美声演唱了,廖昌永用美声演唱了,徐沛东自己也在青歌赛上演唱了。徐沛东采用的应该视为何种演唱形式?是不是力图表现那种“爱的死去活来 ...
凸凸 发表于 2009-7-13 22:08
记得好多年前有幸和徐沛东,刘欢等一起吃饭,席间他唱了《得天下``》助兴,用他自己的话回答你:“我属于娱乐唱法”明白这个意思吗?这就是作曲家的谦虚和自知之明。不是唱歌的打肿脸了也不是,你见过滕指或金先生唱歌吗?可他们是著名的声乐评委,你认为这个话题还有必要讨论下去吗?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3 23:32:46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13 23:35 编辑
记得好多年前有幸和徐沛东,刘欢等一起吃饭,席间他唱了《得天下``》助兴,用他自己的话回答你:“我属于娱乐唱法”明白这个意思吗?这就是作曲家的谦虚和自知之明。不是唱歌的打肿脸了也不是,你见过滕指或金先生唱 ...
caizihu 发表于 2009-7-13 23:16


不是唱歌的料那作曲家他干嘛打肿脸担任电视连续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的主题歌演唱 ?当然,如果你嫌我问得太多太过分或偏题了,我就不再问了。

应该说明,我都是不懂才问的,不是明知故问,否则把自己晒在大庭广众之下装傻充愣多不好意思呀。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13 23:39:12

本帖最后由 caizihu 于 2009-7-13 23:45 编辑
不是唱歌的料那作曲家他干嘛打肿脸担任电视连续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的主题歌演唱 ?当然,如果你嫌我问得太多太过分或偏题了,我就不再问了。

应该说明,我都是不懂才问的,不是明知故问,否则把自己晒在大 ...
凸凸 发表于 2009-7-13 23:32
我不是指责你,希望你多想想,张导和姜文,本山也唱过啊,难道我们要剥夺他们娱乐的权利啊。说白了他们唱歌多少带点宣传的性质和过瘾的味道,对于他们谁会这么认真呢?谁又敢跟他们认真呢?看来只要你
作者: 没啥出息    时间: 2009-7-13 23:54:59

这个问题我认为在这里根本就争论不明白,无论你是否权威,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也太复杂了。
我记得有一位音乐制作人说,歌唱是语言的延伸和升华,无论什么唱发和作品都离不开他的语言土壤和其种族生理特征,也即是他的民族性。意大利美声是起源于意大利语也即是意大利的民族唱法,其根基是意大利语,所以即可看到现在演唱意大利美声的最高境界还要唱原文的,俄罗斯的美声和意大利又有很大的区别,其根本也是语言的不同,而朝鲜艺术家的美声一听就知道是朝鲜的,归结起来以中文为根基的所谓科学唱法也即是代表中国国家主旋律的唱法应该称为中国美声,即我们所说的民族唱法。而真正的民族唱法在中国是不可能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任何一种语言的民族唱法都不可能代表另一种语言的民族唱法。所以说所谓的民族唱法标准在中国根本就不应该存在,那是对弱势民族语言的一种歧视。
作者: mike05    时间: 2009-7-14 03:35:43

记得一老师曾说过,不要模仿别人的声音,否则会失去自然的歌唱感觉的。歌唱其实也和其他艺术一样,有方法,流派,渊源。国画和油画比较好区别,用绘画工具,原料就区分了。歌唱则不那么容易,不能笼统把赤脚光膀子的称原生态,把穿西装皮鞋的称为美声呀。

老帕在世时跟不同风格的音乐人做过许多风格的音乐,但没有人把他划归流行,通俗,民族或摇滚等门类,他总是美声,一方面是他的方法,另外,更加现实的是大家先入为主了,他已经定位在美声,无论他演绎什么其他风格都是。如果让他自己描述的话,也许他会说他是这样或那样的风格。总之,只要用心做了,方法是会为艺术服务的,而不是艺术服从方法。如果,说象老帕这样的大师用心用一种新方法做新尝试,他是绝对不会满意别人用老眼光定位他。因为那既是他的荣耀,也会是他的悲哀。
作者: 光咚咚    时间: 2009-7-14 05:49:46

记得一老师曾说过,不要模仿别人的声音,否则会失去自然的歌唱感觉的。歌唱其实也和其他艺术一样,有方法,流派,渊源。国画和油画比较好区别,用绘画工具,原料就区分了。歌唱则不那么容易,不能笼统把赤脚光膀子的 ...
mike05 发表于 2009-7-14 03:35


本来我都不进来了,可是麦5兄这发言说得太好了。我不进来展开说点那就说明我没虚心认真地学习,嘿嘿,这可跟凸凸的唱和贴没关系哈!:-D :-D

“更加现实的是大家先入为主了,他已经定位在美声,无论他演绎什么其他风格都是。”而且还定位与大师唱什么怎么唱都好。老帕唱中国歌曲“茉莉花”,大家使劲鼓掌,可能并不是因为他唱得如何好听,而是为他愿意唱而鼓掌。

“说象老帕这样的大师用心用一种新方法做新尝试,他是绝对不会满意别人用老眼光定位他。因为那既是他的荣耀,也会是他的悲哀。” 不知他是否能虚心听取别人用新眼光来批评他的新尝试,但是他很可能是根本听不到那样的批评。名人的光环太耀眼,勇于批评名人的名人不多,勇于批评名人的常人影响却很弱很有限。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14 07:14:54

记得一老师曾说过,不要模仿别人的声音,否则会失去自然的歌唱感觉的。歌唱其实也和其他艺术一样,有方法,流派,渊源。国画和油画比较好区别,用绘画工具,原料就区分了。歌唱则不那么容易,不能笼统把赤脚光膀子的 ...
mike05 发表于 2009-7-14 03:35
“不能笼统把赤脚光膀子的称原生态,把穿西装皮鞋的称为美声呀。”这个比喻不准确啊,赤脚光膀子的也许是乞丐,穿西装皮鞋的也许是小偷呀。哈哈````````正儿八经的告诉你以青歌赛定的4种唱法为标准,用你的耳朵仔细去分辨,现在还没有人能用准确的语言定义它们。其他都是瞎猜
作者: caizihu    时间: 2009-7-14 07:30:54

本来我都不进来了,可是麦5兄这发言说得太好了。我不进来展开说点那就说明我没虚心认真地学习,嘿嘿,这可跟凸凸的唱和贴没关系哈!:-D :-D

“更加现实的是大家先入为主了,他已经定位在美声,无论他演绎什么 ...
光咚咚 发表于 2009-7-14 05:49
“名人的光环太耀眼,勇于批评名人的名人不多,勇于批评名人的常人影响却很弱很有限。”很高兴你还知道这回事,我只想说你们严重缺乏社会经验,就拿老徐来说,他在音乐界的朋友全是歌唱家,而且金先生是他的铁哥们,你想想金先生会说老徐你的方法不对气息不稳位置不对高音都唱破了等等,会说吗?明知道他不是唱歌出身的,谁会用专业的标准衡量他?那不是自讨没趣啊。况且这跟他作曲家的名声有什么关系?是没有必要去讨论他,难道你们会跟他学发声方法?
作者: 光咚咚    时间: 2009-7-14 08:23:19

“名人的光环太耀眼,勇于批评名人的名人不多,勇于批评名人的常人影响却很弱很有限。”很高兴你还知道这回事,我只想说你们严重缺乏社会经验,就拿老徐来说,他在音乐界的朋友全是歌唱家,而且金先生是他的铁哥们, ...
caizihu 发表于 2009-7-14 07:30


很高兴得到胡老师的赞同!你说得对,尤其是他说“我唱着玩儿的”,那怎么能去评呢?说你这么玩儿不对,我教你怎么玩儿,那还象什么话?

是的,我,我还要继续积累社会经验,可我想我基本的礼貌还是具备了。我肯定不会去那么与大师对话的。勇于提问的学生并不一定就都莽于提问。提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大概可以分出是哪样的学生来。对徐老师我想我会提创作歌曲方面的问题,谈理解歌曲方面的感想。我想我都不会问他某个音乐术语的英文怎么说。同样,好的老师也不会耻于说,“这不是我的所长,建议你去问XXX等等。”

总之,很同意你的教诲,提问和交流要尽量考虑全面,切题,虚心,同时要坚持原则。我可以不问不反驳不顶撞,可是我不能没有独立思考而一味地盲从。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14 09:48:16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14 09:56 编辑
回凸凸,非常感谢你给我指出这些咬字上的毛病。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咬字翘平舌咬不准,在大家给我的回帖中我也说了自己的毛病一大堆,业余的不能再业余了。只可惜心里明白嘴上不做主啊,所以在很讲科学,很较真的民美 ...
恩大 发表于 2009-7-13 00:49


给恩大:
本来真不打算再说什么了,但刚好看到下面这么一段“趣闻儿童”的跟贴,很感动,与你分享。很喜欢你的嗓音音色,你还是接着唱吧,如果因为我在你的咬字问题上纠错而成为你因此不打算近期发歌的原因之一,我会感到可惜和内疚的。其实,想改这个毛病也很容易,随便请个翘平舌过关的网友帮你过一遍歌词,加注zh、ch、sh,你自己练唱前好好熟悉练习,问题轻易就解决了。

==========================================
“众生平等,在音乐界没有什么上层人物。只有用心灵歌唱的人,才是最好的歌手。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用我们的歌声来唱出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我们都不要妄自菲薄。

几年前,当我接受完完全一台失败的心脏修补术的时候,突然传来我的师傅仙去的信息,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巨大的悲伤让我经历了一年多的失忆。一直到现在我都只能在身体能支持的情况下,慢慢回忆师傅们教给我的歌唱技术的每一个细节,恢复自己的声音。哪怕就是教教我身边能碰到的那些四五岁的孩子唱歌,也觉得很幸福。”

引自:
http://www.xianlai.com/viewthread.php?tid=308176&highlight=%D2%B5%D3%E0%B8%E8%CA%D6
作者: mike05    时间: 2009-7-15 19:58:58

鲁迅说的好,这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美声原来是指意大利唱法,贝尔砍托,好的声音的意思,指的是音色统一,讲究共鸣。后来又有了俄罗斯,德国等派别。其区别有些在方法,有些在声音。但归咎起来还在其语言上的不同。青歌赛俺没有看,也不大清楚其分类依据和标准,但有一赛制很有趣,就是让歌手回答一些文化问题,一方面可以看出歌手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赛制的"新八股"风格。

金先生学生很多,有名家,单就女歌手言,似乎都一种风格,走的都是一种路子。难怪有人称金氏方法。因为靠近美声,又多演绎民族作品,又有人称民美。

象俺这样的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就不好说了。十句中可能四句象美声,三句象通俗,两句象民美,一句象摇滚。总之,很难定位呀。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23 21:29:58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24 08:51 编辑

刷刷刷,刷刷刷,干嘛?做笔记呀。
想看?。。。不给看。

《嗓音保健与训练》(图示)
http://course.fjnu.edu.cn/fjnu/c ... ourse_0719a748.html

人体发声管道剖面图


声带状态      




发声时声带关闭——呼吸时声带打开

人体发声系统

作者: mike05    时间: 2009-7-23 21:40:21

哈哈,凸凸,真有你的,哪里踅摸着了这么好的图图呀,有了它教授讲课就更加有理,有据了嘛。可能能支出哪根神经紧张,哪根松弛呢。:-)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23 21:45:43

本帖最后由 凸凸 于 2009-7-23 21:47 编辑

哼鸣的正确位置
http://www.xianlai.com/thread-332737-1-1.html
作者: 万方    时间: 2009-7-24 08:03:41

问凸凸好。你这新衣服做的也是不用花钱啊。俺来看专家点评学习。再看你的幽默。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24 11:48:21

81# mike05

看着你们打乒乓般的讨论和交流,很提神,但同时也觉云里雾里,比如鼻子三个洞(管道?)、软腭、上腭、上口盖、咽壁、声带半开半闭、漏气、挡气什么的。。。与其把自己劈开来观察了解各种管道、腔体和结构,还不如先看看已经被劈开来的,也好帮助自己了解最基本的常识,提高就先免谈了。

今天看了你和caizihu唇枪舌剑,增进了俺对发声结构的初步认识,喜欢得紧,可谓接受着战火的洗礼,在战火中茁壮成长。
作者: 凸凸    时间: 2009-7-24 11:55:27

凸凸,你真牛,连图片都上来了,哈哈! 问好!
xiaomei 发表于 2009-7-23 21:48


问xiaomei、万方好!

可不咋地?凸凸牛,确实牛,牛到高手们不得不对俺这笨牛拨动琴弦 -- 对牛弹琴。牛不学点儿什么好像对不住老师们的精力和哼哼教诲。
作者: mike05    时间: 2009-7-24 20:57:26

前不久俺就说过嘛,得有定力才行,不然很容易被忽悠。昨天有回家查了查书,现在心里跟明镜似的。你的那些图非常好,很专业的。谢谢你分享。




欢迎光临 仙来居伴奏网 (http://www.xianl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